《希望的;總有一天》


希望我們臺灣總有一天也能拍出
諸如《皮諾丘》、《只是相愛的關係》
這樣水準的韓劇。

 

總覺得這幾十年下來臺灣的電視臺精華時段的戲劇
一直格局太小:不是盡拍一些拖棚的武俠劇就是企業惡鬥戲碼,
要不然就是乾脆拿一些韓劇、日劇甚至「中劇」來墊檔;
我並不否認也不反對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」,
怕只是怕臺灣會像聘僱外勞般地長期服用「特效藥」,
吃到最後都忘了自己健康或希望自己健康時的模樣。

 

《皮諾丘》說的是記者在道德良知與收視率、
業配廣告主間的利益糾葛與掙扎:
在「民眾想看的新聞」和「民眾應該知道的新聞」之間孰輕孰重?
而在九二一、高雄氣爆、臺南維冠大樓和206花蓮震災後
《只是相愛的關係》則是個人對臺灣戲劇或說編導的期待:
臺灣是否也能產製這樣具有開闊視野、寓教於樂的戲劇題材?
當悲劇被淹沒在日復一日的「新聞海」裡、
當普羅大眾逐漸淡忘、失去記憶的同時
人類是否也失去了反省的能力
(諷刺的是,難以忘懷的往往是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屬)?
是否也將再造類似的悲劇、讓「人禍」捲土重來?
《只是相愛的關係》中女主角曾說「如果能建造個可以使用、
存在一百甚至二百年的建築那該有多好?」
然而以現實商業考量-大概就跟燈泡的使用時數一樣-
約略沒有哪個建商會真心希望自家建案存在那麼久吧?
壞心一點的想法,甚至會希望建物使用期效越短越好?
畢竟沒有都更、新建案,財團/建商也就無利可圖:沒錢賺。

 

臺灣當然沒有好萊塢的商業大片等級特效,
另一方面,具潛力的「好演員」
諸如吳慷仁、黃騰浩、賴雅妍、李國毅、謝欣穎等等
臺灣卻已具備,如何脫離鳥籠格局、為臺灣戲劇建立新標竿
-而非只為角逐每次的金鐘獎才來拍個一下-。
不可諱言的,戲劇有時為了起承轉合效果總會「超現實」、
「太完美」,然而如何在不破壞整體戲劇結構的前提下
讓觀眾在當「沙發馬鈴薯」之餘也能有心靈上的反思與成長,
我想這不單是講求「傳遞真相」的新聞媒體該做的事,
也許這也是臺灣很多電視臺該做、可以做卻早已遺忘的事。

 


在公視「滾石愛情故事」和「植劇場」之後
真心希望臺灣編劇和導演們能真正帶領
「臺劇」(臺灣戲劇)走出屬於我們自己的
一片天空。

arrow
arrow

    夜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