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「學校」究竟是怎樣的存在?
在以前,「學生」之於學校而言
大概就是一批畢業了還有下一批,
蠻像企業裡的生產線,只要一切運轉順利
「學生」這樣的個體之於學校
大致來說是無足輕重的,因此是個
「賣方市場」局面:要嘛來讀,不爽請轉學。
「少子化」後買方得到了一個反轉機會:
現在換學校開始祭出獎學金來搶學生了-
連國外都來摻一角-
「學生」反倒成了一項珍貴物資。
這個社會是很奇怪的,「民主政府」
本來不是說好要當百姓公僕的嗎?
怎麼「強徵民地」、「軍警暴力」層出不窮?
「學校」身為培育下一代社會中堅的機構,
本來不是該以學生為重、以學生為本的嗎?
不要說「因材施教」,曾幾何時,
政府、學校都開始「企業化」地
以營利(私利)為目的了?
華人社會百姓稱當官的為「大人」、「父母官」;
在教育體制裡因為「尊師重道」的傳統
似乎成就了一種「大人不會出錯的。」、
「聽專家的準沒錯。」於是,構築成這社會、
這學校的體制分子聲音開始本末倒置地無足輕重,
大眾似乎失去了自我思考、自我判斷的能力,
最後只用一句:『我又不是專家!』或『沒時間。』
來搪塞敷衍一切的腐敗,一切彷彿又回到「封建時代」
的局面,「民主」最可怕的地方應該就是
儘管百姓盡一切的努力謹慎小心卻仍常常
把不對的人送上能決策國家生死的位置
(而且還不能立刻拉下來),所謂「人心隔肚皮」,

這樣的「民主」大概是最糟糕的發展吧?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夜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