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達爾文說「適者生存」,那麼一個人之所以
「成為一個人」而不是「一隻貓」、「一隻狗」或
「一隻螞蟻」,這到底又是由誰來決定:誰淘汰、誰留下?
股神巴菲特說「誕生」就是一種樂透:
股神說他中了樂透,所以生在美國。
「競爭」;以生態系來看「人類」和其他動物並沒兩樣,
只是除了「生存本能」,「人類」有更多的慾望,因此,
「人類的競爭」除了為演化帶來「好」的進程外也就多了些血腥與激烈。
「記錄觀點」《看不見的島》裡提到莘莘學子
從「鄉下」的社子島擺渡到台北市這個「城市」後
心境上的轉變:一點自卑、一些自信的喪失
和一點劉姥姥逛大觀園時的某些艷羨與失落。
「適者生存」。當國界已然消失,到最後就算沒有內戰、
饑荒,在每個國境裡那些最缺乏競爭力的「人種」
是否也會一如那些被珍藏在博物館的化石般被時間自然地埋葬?
自己是誰?所站的地方為何?
在鄉愁裏也許我們曾經一邊聽著河流一邊唱歌,
有天走進都會時在那片看不見星星的天空下
我們所追求的又是什麼?夢想、希望或者只是在身和靈
的分裂與掙扎下一面否定一面認同這樣的矛盾裡茫然渡日?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夜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