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兩個母親;
3+1個男人;
兩個半的小孩;
在「生活」和「生命」的交互撞擊下
他們各自展開了追尋自我的旅程。

 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信賴/不能說的秘密

 

 婚姻之間能不能存在著秘密?根據一項研究顯示:
不管雙方允不允許,確實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著某些
不能or不想說的事。而何者該說、哪些該隱瞞
這就好像讓我們陷入了何謂「小事」、什麼算「大事」
的笑話框架裡,只是對於劇中這對夫妻來說這次

一點也不好笑。

 

 

被公司裁員的男主角文明在遭遇這件「生命現實」時

卻始終難以對妻子啟齒;身為仲介業中階主管的淑芳

則在家庭與事業間忙得精疲力盡,當文明的秘密債務

浮上檯面和小智的脫序行為意外地串聯在一起後,
這個面臨崩盤的家庭裡的成員們開始學習面對原先閃躲、

不願意面對的生命課題。

 
 

「逃避」,或許真的比較輕鬆吧?至少在一時之間。
專家也說:某種程度上這算是一種生物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,
就像許多戲劇裡用「失憶」來逃避許多殘酷事實的男/

女主角們,這算是一種感性上的「合理行為」,不過

這算是我想要說卻該失憶的一件事嗎......................。

 

小學時期對於「數學」這門課個人始終不拿手,

加上求學期間始終沒有學習到自發性用功的習慣,

導致在面對「小學+1-2÷ 3/4」和升上國中後

的英數理最後我選擇了放棄、擺爛。
小學某次的數學家庭作業上個人很天才地在

不會作答的題目下都寫上「不會寫」三個字,

對於這樣不知長進的學生可想而知連佛心來的班導

也震怒了;或許這樣的態度也在不知不覺中扎進了

我往後的人生也說不定。

 

提起這段難堪過往並非想辯解些什麼-往「舒適圈」

發展是人性,讓我們深思的是:面對人生的課題該

如何面對、選擇與解題?

「排除溝通」選項可能源自於我們被拒絕了解過,

也說不定是意識到對方根本無法接受(有時或許

只是單方面的憑空想像)或者基於尊嚴

知道怎麼說,而一個剛從頗具規模的企業被裁員

且背負神秘債務的男人在面對妻子這樣一個女強人時

傳統付諸其上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。

 

 

當淑芳面對癱瘓躺在醫院的父親時說到自己遵從著

父親的訓導:

1.有著一定的經濟獨立,不過分依賴他人。

 

2.組織家庭、讓自己不孤單。

這讓我們看到單親甚至雙薪家庭所要面對的一個

長久存在問題:如何兼顧家庭與事業?

撇開企業主對已婚婦女的不友善陋習,

其實能做好這塊的父母並非沒有,只是在

「物質經濟」和「經營、維繫家庭關係」的

拿捏分寸上成人世界往往會迷失於前者,反而忘了

「手段」和「目的」兩者孰輕孰重。

 

同時扮演著女兒、妻子和母親的淑芳一方面想要顧及

沉迷網路世界的兒子,一方面又要煩惱著沉默寡言的丈夫

所隱藏的內心事,在劇情前段反而是她比較積極地

在家庭關係上做努力。身為丈夫與父親的文明則明顯

對兒子的學習進度表現得比較寬容或者說因為自己

正面對著中年危機與負債而顯得力有未逮、漠不關心。
然而淑芳在丈夫、兒子身上所做的努力並未收到成效:

丈夫持續選擇不說,兒子則在網路天地裡悠然自得。

 

 

P.S.【溝通】:是「不說」(文明)還是是

「不知道怎麼說」(小智)呢?
是「自顧自說」地各自表述還是可以做到

心平氣和地坐下來「講清楚,說明白」?

 
 

            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.com-父子關係

 

在談話性節目裡作家黃登漢曾多次論及「網路」這項

新興媒體對於小孩甚至是大人世界所產生的衝擊效應,

從近期社會版關於父母迷戀線上遊戲疑似虐嬰致死案件

再到「暗黑3是情侶殺手。」等花邊議題的持續發酵,

也成為家長、學生不得不關注和檢討的社會現象。
單從工具性質來看,「網路」就像我的歐竇邁(摩托車)

具有容易上手、簡單入門的方便性:出門購物、上下班

或出遊,「機車」都是我們的好朋友。

資料搜尋、疑難解惑、經營部落格進而走到娛樂性-

Online、WEB、單機遊戲甚至連掌機都開始

流行起「多人連線」、強調多媒體的類PC性,

「網路」儼然成為男女老少的最佳良伴和戰友。
身陷其中得當然有(話說如果缺乏自制力,MD、

武俠小說都可能是「罪魁禍首」,個人就是範例,)

就像也有人把汽機車當成追求快感、

體驗刺激的工具是一樣的:並非「工具」本質的善惡、

優劣而是操之在使用者心態上,簡而言之就是:

「善人用惡法,惡法亦是善。」的概念;

由鄉下到都市,從FC到PC,我們該學習的是:

時間掌控、規律作息而非因噎廢食。

 

 

P.S.「網路成癮」:有個說法是每天使用網路××小時

就代表有「網路成癮」的可能,判定標準當然得要經由

專業醫師診斷;簡單自我評估諸如:

上網時間已經影響生活作息、人際關係等等。

「時間」永遠都不夠,問題是:我們把祂花在哪?

 
 

 

父子兩人離家出走後途中其中有一幕小智把沒喝完的

礦泉水倒掉而被文明呼巴掌,讓我覺得小智真是個

「死小孩」:父親都買不到包裝水解渴了

(或捨不得買?)他還把水倒掉,這樣的行為著實讓我

憤怒和困惑-他有那麼恨父親嗎?文明看似也並非

會家暴的男人,難道一切的導火線是文明跟小智搶電腦

那幕開始的?站在小智的立場:我的東西是我的,

你的筆電都不肯借我了還跟我搶電腦用(其實他

並不知道父親已經走到需要賣電腦來維持就業假象

的地步了,),關於為什麼小智會成為這樣的小智

很遺憾在短短幾十分鐘的影片裡缺乏更立體的描繪-

或者小孩與大人之間的這種疏離和矛盾已經成為社會的

一種常態而毋須多做解釋

(才會有『我被爸爸綁架了。』這樣的橋段出現。)?

 

 

P.S.父母給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?父母給的真的清楚

孩子想要、需要的是什麼?而孩子在要求與埋怨間

該追求與反省的又有哪些?

 
 

 

之後兩人投宿民宿(?)文明重感冒、小智偷拿提款卡

(再次暴露提款卡密碼的選擇&保密重要性,)和手機

再次出走,這段真的把兩人之間的疏離關係大辣辣地

攤在觀眾眼前:小孩寧願和危險陌生人相處也不願意

照顧生病父親,在小智心中父親的地位大概比起一個外人

(網路、朋友、網友,)更讓自己生厭與不耐吧?
隨著劇情推移,經歷過「天使」、「小美二世」的地獄到

天堂的個人旅程,小智也在現實裡重新學習與摸索自己與

父親之間的相處模式,到了他選擇把遊戲帳號賣掉、

將款項匯入父親戶頭的那刻起也暗示著他心裡的那座冰山

已經慢慢開始溶化。

 

 

 

 

     

     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生命爆炸前

是否每個人都曾經起過這個念頭呢?
覺得人生無望、山窮水盡,信步走到河邊、
站在頂樓時曾產生一躍而下的衝動?
小孩想快快長大、享受解放的天空,
社會人士卻寧願時間倒轉、凝固在童年的無憂與無慮;
顯然我們都太不了解彼此的世界了:
誰說孩子沒煩惱,又是誰承諾那片長大後的天空呢?
總之,這世間讓人苦惱的事著實不少,然而或許
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」根本是我們太杞人憂天?
不知因何開始、由何結束的人生,對於身處當下的男女來說
日子的長短、假日節慶都不再具有特別意義:其中的「苦澀」
已經超出任何語辭所能陳述,什麼長篇大論都已無法動搖其心;
當精神、生理的忍耐到達一個再也無法忍受、承載的極限時人
才有可能選擇這個「終極方案」吧?

 

 

生命線專線電話1995
張老師「1980?安心諮詢專線」

 

 

       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虛擬和現實交錯的叢林法則

 

在「網路」面前還真的『什麼都有、什麼都不奇怪。』
簡簡單單的申請一個ID後部分網路使用者就像穿上

哈利波特那件隱形斗篷般開始為所欲為(自律&他律?)。
現實的壓力、挫折在網路裡轉換成『媽的!』、

『爽』等漫罵、叫囂,不如意則在「PVP」、

「國戰」裡發酵,成為一種損人不利己、
能讓廠商[強化捲軸]暢銷的另類行銷策略(代理商:

你們越吵我越高興,來喔~商城限時特價~~。)

而長久以來每每新聞報導著【又添一樁少男/

少女會網友......。】的憾事時總讓我這六年級生

百思不得其解:一個只看過ID名稱的陌生人

你竟然敢隨隨便便人家一約就出去?這應該也與

「政府在網路發達時代卻拿不出一套宣導、法條規範」

和父母的在家庭教養上的用心程度脫不了干係

(為什麼每次一出事父母總愛將矛頭指向加害人、

網路或學校、次文化,而不反思?)?

「自家孩子沒教好是一件丟臉的事,」

父母似乎這時候通通都知道了,以致需要一個代罪羔羊-

什麼都好。

 

 

小美(或說小美二世),一個「女兒出門跟網友見面後

就此人間蒸發」的新住民母親,導演對於該人物的設定

跳脫傳統思維或多數導演在處理這類情傷題材時的

慣用手法,並沒有採用「讓母親/父親離開傷心地」

的方式處理,而是讓「小美二世」從懷抱著「女兒

總有一天會回家。」(然而當事人若永遠走不出來,

這或許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殘酷折磨;

真實案例裡美國許多兒童失蹤案件的父母真的就這樣

不敢搬家地盼望了三、四十年。)的奢望在切身之痛中

逐漸昇華成一種「保護者」與「救贖者」的面貌,

同時也藉由這個角色傳訴一種客觀意象:

「網路」上同樣存在著好人與壞人(劇中的天使),

並非「網路是好?是壞?」這樣的是非題

(只是壞人所做的事比較容易成為社會頭版焦點,):

它需要我們自己去謹慎認識與操作。

 

 

上述的角色刻劃使得整個劇情架構走出與一般商業影劇

作品截然不同的路子,這也提醒我們:雖然我們都認同

「裸奔主義」背後的個人自由、也應該予以尊重,

然而使用者之所以成為受害者是否輕忽了「自由、方便」

後面所隱藏的風險?

 

 

 

 

男人間的心事:理想與現實間的距離

 

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。」
「生命,總會找到出口。」
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。」
「人生」可以說是由許多不起眼的小細節慢慢積累、

串聯後的三世回憶錄,走在過去、現在和面對持續

呼吸的未來:

我們選擇在人生的menu上再增添什麼菜?

 

身處社會底層的建築工人在受傷後束縛

於人情冷暖的殘酷與情感糾葛上,只能藉由

買醉的方式來麻痺自己的傷口。
在粗工公司的宿舍住了幾年的經驗,

個人看過不少下工後買酒澆愁、

藉酒壯膽鬧事,甚至是出手動腳到鄰居

受不了報警的情況;該怎麼說?

會選擇這份工作(龍蛇混雜的環境、

每日工資要被公司抽成,)相信多數人

都有自己不願提起的往事與過去-

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」事實上到最後

無論如何抱怨M型社會、政治腐爛

(敗字根本不足以形容,)該解決的困境

還是得要自己去親身處理與面對:

「個人造業個人擔。」,於是乎在觀看

這角色的短短幾分鐘側寫時我顯然可以

充分理解文明這個同梯在「福氣啦、

啤酒」裡那種痛徹心扉的生命困頓。

 

 

§可以失意,但不要失志。§(引述自劇中對白)

 

 

「酒肉朋友何其多,天涯知己總難尋。」

從記錄街頭運動到「轉行」婚紗攝影,

陳文彬所飾演的這個角色由於厭倦攝影鏡頭下

麻木不仁和束縛約制的醜惡虛假畫面,改而從事

另一份較為「夢幻」、能看見幸福的職業餬口,

這或許也暗示著當「生活」轉換為「生命」時

『他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』這種童話在

成人社會是脆弱、站不住腳的虛擬天堂。
這樣一位朋友在文明陷入死胡同、企圖以逃避解決

(其實只是迴避、把問題轉包,)問題時用理性沉穩、

不囉嗦的默默行為提供主角一個蛻變與再生的契機。

 

其實,當一個人怎樣也不想說的時候身為朋友的我們

或許真的只要做到靜靜傾聽與適時關心就夠了:

這時她/他們並不需要太多的理論建議

或浮面的『我感同身受。』,有時就只是需要一個

「訴苦」、「倒垃圾」的對象罷了。

 

 

整體來說許傑輝在這首次獨挑大樑的戲劇演出上
角色詮釋十足到位,一改其模仿、搞笑的刻板印象,

演出功力讓人為之驚艷,幕後花絮他的自述可能讓

頗多新生代觀眾跌破眼鏡吧-原來他也是有戲劇底子的。

 

 

陳文彬這位就不用多介紹了吧?參與演出的電影知名作品有
由戴立忍執導《不能沒有你》的父親角色和近期以日本311

海嘯為題材的臺片《手機裡的眼淚》裡的流氓地痞老爸。

 

 

李淑楨則在中影經典國片《魯冰花》裡以古茶妹一角讓

觀眾認識了她,而後演出的作品則有三立 2000年戲劇

《阿扁與阿珍》(飾吳寶珍)、

大愛2007年《回甘人生味》(飾 李定娥)。

 

 

飾演小智的童星劉晉瑋表現亮眼,在疏離親子、

父子關係的演繹上顯然下過功夫(許傑輝&

劉晉瑋媽媽幫了大忙?)。

 
 
 

《大路》
導 演:黃銘正
編 劇:蔡逸君
製作人:連楨惠

主要演員:
許傑輝 飾 林文明
李淑楨 飾 黃淑芳
劉晉瑋 飾 小智
徐皓庠 飾 小奇
陳文彬 飾 阿泰
林志儒 飾 天使

 

 

 

延伸閱讀:
美國電影《等媽媽回家的小孩》
中影經典國片《父子關係》
中影經典國片《搭錯車》
國片《電哪吒》
日本電影《二分之一的友情》
南韓電影《美麗的聲音》

 

§近期播出、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戲§
1. 公共電視 人生劇展-《大路》2012/06/24 14:30。
2.公視學生劇展-《煙火》2012/06/24 11:00。
3.公共電視偶像劇-《小孩大人》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公視人生劇展、維基百科

 

 

 

arrow
arrow

    夜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